/images/pic/20100527002422312.swf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技术支持
【字体:  +    -
高清节目制作的理念与趋势

1、高清是“电视的高端”吗?

其实我们不想为“电视的高端”下定义,在目前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的潮流中,更新的技术成果会不断的涌现,所有高端都只能是相对的、在一定时期内的。彩色电视相对于黑白电视是高端,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是高端,高清电视相对于标清电视是高端,数字电影相对于高清电视是高端,等等——。就在高清电视与数字电影争论2K还是4K的时候,超高清的技术已经出现了。

由此可以看到,高清时代仅仅是相对于标清电视的高端,技术的发展还会产生更多的高端。回到本文的主题,高清时代如何确立适合现状的制作理念;面对不断进步的技术,我们在制作的观念上是否可以被动等待新理念的出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高清电视的制作理念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应当是在现有电视制作理念的基础上,增加符合高清电视发展规律的部分而形成的,是对原有理论的推进,是针对高清特色进行的补充和扩展。回忆整个电视行业发展的过程,制作理念的发展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浅到高深的渐进过程。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带动电视节目制作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从这一点上说,高清电视是标清电视的发展,相对于标清电视它是高端,但它也是脱胎于标清电视,其基本的制作理念仍然要服从于整个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的。我们需要总结和归纳的是高清电视不同于标清电视的、专属于高清电视本身的规律。 

2、高清电视的欣赏特点

为了摸清高清电视的特色,我们应该从高清电视的末端——观看效果上开始分析,做到真正了解高清电视的特色。

高清电视的第一大特点是——接近电影、不是电影。因为增加了分别率,高清电视的观看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例如:图像的宽高比由标清的4:3变成了16:9,屏幕的尺寸也从标清的最佳尺寸29吋变成了40吋以上,声音信号由单声道变成了5.1环绕声。更加深刻的改变是:不论从观看尺度上、还是细节与质感的还原上,高清电视都把观众带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完美的境界。标清电视年代,电视节目能够起到的作用基本上是将活动的影像信息进行印象式的转述,它只能是概括性的、示意性的,就像是观看印象派的绘画,我们看到的影像只是概括性的显示了被摄物体的大略情形,其它的细节要靠观看者平时积累的视觉经验进行还原。高清电视从概念提出时就定义为体现临场感,要将尽量真实的图像和声音信息传递出来。套用一些爱好者的说法:用电视的传递手段,表现电影的影像效果。电视的传递手段具有快速(可做到实时直播)、普及(采用广播方式,观众众多、观看不受环境限制)的特点。电影的影像效果具有清晰(胶片分辨率最高可达4K)、逼真(色彩、层次的还原能力高于电视)的长处。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观看方式的差别。电视观众一般是在家中看电视,环境比较嘈杂,精力一般不够集中,容易受到其它事情的干扰。家庭中的环境一般比较轻松,屏幕尺寸有限,图像内容的冲击力容易受到削减。电影一般是在专用的场地放映,环境光线受到控制,利于人们集中精力。电影银幕的尺寸一般较大,影院环境设计得具有包围感,图像形成的冲击感非常强烈。

高清电视观看的另一大特点是——视觉元素丰富,视觉中心容易丢失。高清电视的屏幕不仅尺寸增大,而且分辨率大幅增加,造成可分辨的视觉元素数量大幅度增加。标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会利用镜头的变化,带领观众去关注被表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成为了视觉中心。在高清电视中,视觉中心忽然失去了位置,在众多的视觉元素中,观众可以自己寻找关注的重点,或者说观众容易被次要的视觉元素分散了观看的注意力。高清电视不同于电影,没有时间在拍摄之前进行细致的分镜头准备,拍摄过程中随时出现多机位、多景别的变化,拍摄内容很容易包含非视觉中心所要表现的元素。这些次要元素在标清电视中会因为位置的不同很容易被主要元素遮挡,甚至于图像尺寸稍小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从而被观众忽略。在高清电视就可能就此形成另一个视觉中心,从而转移了制作者希望观众注意的视觉中心。 

3、高清电视制作的特点与思路

通过上面两个部分的分析我们知道:高清电视首先要遵循一般电视制作的普遍规律,它最突出的特色还是快捷、真实、受众普及;此外,才是高清电视区别于标清电视、接近于电影的特长。上述两个段落分别标示了我们在实践中认定的两个理念,第一:高清电视的制作目标要“清而不高”,“清”是指要表现出高清电视应有的清晰的效果和准确的还原能力;“不高”是指不可盲目追求过高的技术指标。第二:高清电视虽然从性能上在贴近电影,但观看效果仍然无法取代电影,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取代电影。既然是高清“电视”,主要目标仍然要做电视节目,发挥电视的特长,还要有所突破——观赏效果的突破。 

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在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尽量遵循客观规律。我们发现在一些关键的认识上得到统一,就能很好的把握高清电视的制作效果。具体的操作体现在对以下几个原则的把握上面:

A.一种常态下的高画质 

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高清电视的表现能力,它时刻忠实的再现现实场景中的每一处细节。因此,不能忽视镜头中的任何缺失。例如:我们已经习惯了标清电视时代有限的画面表现能力,大量使用道具代替真实的物品,以此节省制作成本。高清电视会无情的展现每一个简陋的替代品,将它们的缺陷暴露无遗。制作高清电视要养成一种思维惯性和工作习惯,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制作环节,包括前期的服、化、道、灯光、音响及摄影师的每个工种,包括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而且,这种状态要一直持续下去,不论是重点节目还是普通节目。

B.日常制作过程中难以坚持的极致追求 

初次见到高清电视的效果,观众们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其表现能力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为有理想的专业制作人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极致的视觉效果创作提供了可能。在高清电视制作的初期,也确实存在不计成本的追求画面质量,以唯美为终极目标的试验阶段。他们认为高清电视既然可以接近电影的效果,就应该按照制作电影的标准去追求。然而,高清电视的本质仍然是电视,它本身的属性更多的还是倾向于高效率的图像传播。图像质量与传播效率的平衡,被迫放弃的必然是对过高指标的追求。每天播出的高清频道与制作时间充裕的电影拍摄毕竟不同,难以实现每一个镜头的完美效果。

C.真实的质感胜于虚拟造型 

央视高清影视频道于2005年9月1日开播,至今已历经2年多。我们为该频道制作的各类节目累计超过了3000小时,其中为该频道所做的各种宣传片时间长度超过了200分钟。实践当中,对高清节目制作的难度感触颇深。目前,电视节目的包装已经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各种视觉元素的综合使用,强调色彩、形状、形态变化的运动与节奏。以抽象与具象的交叉、变幻来实现突出主题的目的。由于标清电视表现能力的局限,许多由非线设备虚拟生成的、由色彩组成的线条、团块只需要使用单一的颜色即可,无需考虑细腻的质感、层次问题。但这种单纯的色彩在高清电视中却是缺乏生命力的,简单运用尚可,当需要发生色彩、层次变化时,这种方式就会显现出其表现能力的薄弱。高清电视的优势就在于对质感的表现,在大屏幕中显现纤毫毕至的细腻与圆润,就像在铜版纸上印刷的图片与报纸上的新闻图片的比较,冲击力是无可比拟的。因此,表现物体的质感、以质感的变化形成节奏的变化将是高清电视的重要手段之一。 

D.观赏习惯的改变带来制作习惯的改变 

这个小标题主要是针对前面提到的“视觉中心丢失”来论述的。所谓“视觉中心丢失”是相对于标清电视提出的,而这种现象也可以看作是高清电视的一种特色,它其实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运用方式。例如:在标清电视中转播足球比赛时,由于分辨率有限,在大全景中很难看清每一个运动员的具体技术动作,连续使用中近景,又会丢失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信息。高清电视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大全景中也能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动作,同时看到场上其他人的进攻路线和配合意识。 
从另一个角度看,控制视觉元素就是在控制注意力,吸引注意力。

E.观赏习惯与拍摄方式的变化 

这主要指的是标清电视中常用的一些拍摄方式需要改变。例如:标清电视中常用的主观镜头,在高清电视中就不宜经常使用。观看高清电视时,最佳的观看位置是距屏幕高度三倍的距离,屏幕尺寸最好在40吋以上。这个位置和屏幕尺寸对观看者有相当的包围感。如果频繁的使用主观镜头表现运动的感觉,会让观众产生眩晕感,引起观看的不适。对其它运动镜头的使用也有类似问题,需要非常注意。 

电视行业里的景别变化经常使用的是变焦镜头,电影里多数使用的是镜头的移动,两者的运动感和画面变化非常不同。高清电视要得到较好的运动画面,应尽量少用推、拉、摇等手法。在现场拍摄过程中很难实现移动轨道的铺设,建议多用全景,同时调动被摄物移动,由被摄物体的移动代替镜头的移动,达到画面活跃的目的。 

F、高清包装的思路

1.实拍优于虚拟生成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实际拍摄的效果要好于在计算机中虚拟制作的场景,这倒不是说三维建模肯定不行,而是因为在高清电视中制作三维场景的难度远大于标清电视,虚拟景物的质感和细节很难调节,制作周期也会延长很多,目前还是有些得不偿失。多用实景拍摄可以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2.细节提升魅力 

这个问题在前面多处进行过论述,在此不作过多解释了。

3.视觉元素增加,要学会取舍,抓住要点 

电视节目的包装作为节目中的精品是可以耐下心来,仔仔细细的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每一帧的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对每个画面中的视觉元素进行控制是高清包装中的一个新课题。高清电视为节目包装的创作者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要巧妙的运用才会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调动的视觉元素太少会显得孤单;填充的太多又会显得凌乱、无序,必须学会取舍,抓住要点才能完美的表现主题。 

从1999年算起,中国的高清电视制作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许多的经验、理念还需要很好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仍然停留在实践的层次,急切盼望尽快的发展、提高,希望业内的同行指点、批评,以利我们更快进步。 

 

    宏电传媒 版权所有 ©2013 all right reserved []
    技术支持:漳州市南威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